踏莎行·候館梅殘
《踏莎行·候館梅殘》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詞作。這首詞寫陌上游子孤身遠行,見春光美好而生離愁。是傳統(tǒng)的婉約題材,但詞中那種深切入微的體察和抒寫卻讓人讀來頗覺一種深情的感染?!短ど?middot;候館梅殘》以時空的轉(zhuǎn)換,所寫的殘梅、細柳、薰草,盡管沒有直接指明它們與離愁的關系,卻通過這些意象上所蘊含的典故,寄寓了離愁。下闋寫居者對高樓的企盼和懸想,寫遠望之人的內(nèi)心活動。春山本無內(nèi)外之別,詞人將其界定,寫出居者念遠的迷茫心境。全詞寓情于景,含蓄深沉,整首詞只有五十八個字,但由于巧妙地運用了以樂寫愁、實中寓虛、化虛為實、更進一層等藝術手法,便把離愁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,產(chǎn)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,所以成了人們樂于傳誦的名篇。